沒有山楂參與的冬天是不完整的,長相紅火、價格親民,簡直太喜慶了。
山楂是過年的標配水果,紅艷艷的果子,與過年的氣氛特別搭。如果吃膩了大魚大肉,餐后來一顆山楂也是相當解膩。而且這顆小小的果子,南北方人都愛吃。這篇文章,我們就來說說酸爽又解膩的山楂!
1
山楂原產(chǎn)于我國,是薔薇科梨亞科蘋果族山楂屬的植物,是目前薔薇科中最大的屬之一。野生山楂從兩千多年前就發(fā)現(xiàn)可以被食用,我國山楂的栽培歷史相當悠久,已有1700余年。
目前我國山楂主產(chǎn)于北方,稱為北山楂,分布在遼寧、山東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等;南方的桂西、桂北、湖北、云南等省也種植山楂,稱為南山楂。北山楂以山楂及山里紅為主,南山楂為同屬植物的野山楂。
由此可見,南北方人都吃山楂,只不過吃山楂的“打開方式”有些不同。
北方人吃山楂大多簡單粗暴,清洗干凈后直接生啃,很多人都擔心直接吃山楂會被“酸倒牙”,其實有些品種的山楂還是可以接受的。
比如甜紅子山楂,果實個頭較小,扁圓形,果面深紅,有小而密的果點,甜度比其他品種高,帶有一點點酸,可以直接生吃,也是糖炒雪球的主要山楂之一;蒙山紅山楂是甜紅子的芽變品種,也比較甜,生吃很不錯;黃山楂也叫金如意,果皮為金黃色,帶有黃褐色小果點,果肉黃白色,口感綿軟,酸中帶甜,也可直接吃。而像山里紅、大五棱、大金星、秋金星、歪把紅這類山楂口感就比較酸了,在北方大多都會用來加工成糖葫蘆或者山楂罐頭。
圖:自己拍的
相比于北山楂,南山楂略顯酸澀,一般不會直接吃,都會進一步加工食用。
比如宿遷鐵楂會被做成水晶山楂糕,不僅外觀誘人,而且口感細膩,酸甜適中,通常制成1 厘米左右的片狀,透明性極強,甚至放在報紙上可以透過糕體看清文字,相傳是2000年前為紀念西楚霸王項羽而創(chuàng)制的,初名為“霸王糕”;揚州、無錫、蘇州等地都有將糖醋與山楂結合起來的菜品,做成山楂小排、山楂肉丸等;湖南地區(qū)會將野山楂(湖北山楂、猴楂子)切碎,加入紫蘇和辣椒面,制作成傳統(tǒng)小吃紫蘇辣椒山楂粑粑;云南地區(qū)會將山楂做成湯水,清爽酸甜。
除了以上這些山楂屬的山楂之外,還有臺灣林檎和光萼林檎,這倆不是山楂屬的,而是蘋果屬的水果,人們習慣的也稱它們?yōu)椤吧介。吃法上,一般被做成酸嘢、果脯蜜餞或果醬。
2
解饞又爽口,營養(yǎng)也不錯
提到山楂,很多人都會被“酸”的直流口水。山楂的營養(yǎng)還是不錯的,對于不太能吃酸的朋友,可以偶爾吃兩顆,解膩又爽口。
維生素C 遠超檸檬
《中國食物成分表》中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山楂的維生素C 含量為53毫克/100克,是口感巨酸的檸檬的近2.5倍。根據(jù)文獻數(shù)據(jù),不同品種山楂差距較大,維生素C 含量在10.8~97.7毫克/100克。
一項研究檢測了8 個品種的山楂,包括晉紅1 號、大金星、紅五棱、歪把紅、澤州紅、大棉球、八月紅、超金星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超金星維生素C 含量最低,只有10.8毫克/100克。
另一項匯聚了山西、河南、山東、河北地區(qū)的7 個產(chǎn)地北山楂樣品的檢測中,維生素C 整體處于72.3~97.7毫克/100克之間,平均為81.2毫克/100克。
膳食纖維豐富,富含果膠
山楂的水分含量一般在70%~80%,膳食纖維較為豐富,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為3.1克/100克,是蘋果的近2 倍,總膳食纖維平均含量為6.75克/100克,河南的一些品種可達到8 克/100克以上。
并且,山楂中有豐富的果膠,含量是蘋果的2~3倍。果膠屬于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,能吸水膨脹,并被大腸中的微生物發(fā)酵利用,促進胃腸蠕動,預防便秘,也具有降血脂、預防動脈硬化、預防冠心病等作用。也正是因為山楂果膠含量高,所以才更容易制作成山楂糕,煮山楂湯也較為濃稠。
鉀含量可與香蕉媲美
山楂的鉀含量為230~310毫克/100克,這和香蕉差不多,甚至比香蕉還優(yōu)秀。另外也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,比如多酚類物質、黃酮類物質、花青素等。
整體上來看,山楂算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水果。不過,它的熱量并不低, 102千卡/100克,這可是蘋果的近兩倍了。所以,一次性盡量不要吃太多,幾個就足以。
圖:直徑近 4cm 的山楂,約 18 克(自己拍的)
小提示:
山楂富含有機酸和鞣酸,吃山楂的時候咀嚼的山楂碎塊在胃酸作用下,與胃黏液蛋白和食物中的纖維素等相結合會形成稠厚的凝聚物,多個凝聚物逐漸相互凝集,便會形成較大的胃石無法排出。
- 1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中國江西網(wǎng)訊”或“中國江西網(wǎng)”、“大江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(wǎng)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(nèi)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江西網(wǎng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2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中國江西網(wǎng)訊[XXX報]”或“中國江西網(wǎng)-XXX報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(nèi)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江西網(wǎng)·XXX報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3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江西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,不授權任何機構、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從本網(wǎng)轉載、截取、復制和使用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(wǎng)發(fā)布,可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- 4、如因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(nèi)進行。※聯(lián)系方式:中國江西網(wǎng) 電話:0791-86849032